最近看到一个老故事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
抗美援朝那会儿,咱们装备差,美国人飞机大炮啥都有。可有一件事,很多人不知道。
碧潼战俘营里,志愿军自己吃高粱米,却把病号饭端给受伤的美军战俘。开始那些人还不乐意,说没面包吃,太不人道。结果呢,最后有21个美国兵死活不肯回去,非要留在中国。
这事听着离谱吧。敌人抓了你,你还想留下?
但细又不奇怪。那时候志愿军管战俘,不像别人那样关铁笼子、拿枪指着。没有铁丝网,也没有看守塔。战士和战俘一块吃饭,一块住帐篷。
美国人不爱吃高粱米,炊事班就想法子蒸馒头。有人信基督教,过年的时候还真给他们弄了棵松树枝当圣诞树。黑人被白人欺负,营地直接规定,不准分种族,同吃同住,谁闹事谁走人。
最让我心头一颤的是,有个黑人士兵不会写字,想家了。志愿军先教他认字,再一个字一个字帮他写信,还贴上照片寄回家。他娘收到信后回话说,你们待我儿子这么好,政府讲的全是假话。
以前总听说“优待俘虏”,可没想到是这样优待的。
刚开始也试过给战俘上课,讲阶级斗争那一套。结果人家打哈欠的打哈欠,上厕所的上厕所。有人说,你们这就是洗脑。
后来不说了,改做事。
有个叫马修斯的黑人,腿伤了走不动,两个志愿军轮流背他走了三天。冬天冷得要命,战士把自己的棉被给了生病的战俘,自己盖条薄毯子蹲门口站岗。
还有一次河面结冰,一个战俘掉水里了。干部金洪浩二话不说跳下去救人,捞上来自己冻得嘴唇发紫,第一句问的是,你有没有事?
这些事传开以后,战俘们慢慢变了。有人开始问,你们为啥对我们这么好?有人说,我现在觉得这场仗打得不对。
他们写的信,一张接一张往外寄。一共发了十二万多封信,六万多张照片。平均每人给家里写了三十封。
信里没喊口号,就说实话。谁对我好,谁把我当人看。
有个美国兵的妈妈回信说,你说中国人对你不错,可政府说他们野蛮,我信谁?
英国一个战俘的妻子跟别的家属讲,他们让他写信,过生日还庆祝,这样的敌人,我恨不起来。
这不就是人心吗。
美国人一直说自己最文明,可在战俘营里,抢饭吃的抢饭吃,欺负弱的欺负弱的,一有困难就崩。
咱们这边穷,饿着肚子,还能把最后一口饭让出去。
换俘那天,碧潼的美军抱着志愿军哭,说我会记住你们。而巨济岛那边,咱们的人被脱光衣服羞辱,一回到自己队伍,当场就把美军发的新衣全扯下来扔地上。
两个画面摆一块,啥叫文明,啥叫虚伪,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所以我觉得吧,志愿军厉害不在枪炮,而在心。
他们不信“敌人就该糟蹋”那一套。他们知道,每个人都有爹妈,都想活着回家。
你不尊重别人,别人怎么会服你。
哪怕对方是俘虏,是个字都不识的黑人兵,他也该有尊严。
这种尊重不是装的,是真从骨头里出来的。
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喊打喊杀,说对敌人就得狠。可狠来狠去,赢了战场,输了人心。
碧潼的事告诉我们,真正能打动人的,从来不是多大的嗓门,多猛的手段。
是你在雪地里背着他走的那三公里。
是你把自己唯一的被子盖在他身上的那一刻。
是你跳进冰河时脑子里根本没想“他是敌军”这件事。
这些小事攒在一起,比什么宣传都管用。
我一直记得那个学写字的黑人士兵。他第一次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,手都在抖。
那一瞬间,他不再是战争里的一个数字。
他是个被看见的人。
这就够了。
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